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寻访河北大工匠】“高空蜀道”的安全守护神

【寻访河北大工匠】“高空蜀道”的安全守护神

2023-05-10 14:56:27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高空蜀道”的安全守护神  

——记曹妃甸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弘毅码头分公司门机队钳工刘荣进


 人物名片

     刘荣进,曹妃甸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弘毅码头分公司门机队钳工。多次参与、指挥设备大型维修工作,主导完成设备创新改造项目百余项,涉及门座式起重机、抓斗、工属具等多方面的创新改造,其中获得四项国家实用创新专利,4项创新成果在2017年河北省职工创新成果展中荣获优秀参展奖。


人物速写

     和刘荣通电话约采访时,电话另一头传来呼呼的风声,回话声抖动得厉害,重复好几遍才确定好对话的内容。


    见面后,刘荣进一脸的不好意思。“真是抱歉,通话时正在前场检修,风大,听不太清楚。”一身蓝色的工作服,腼腆的微笑,典型的港口工人形象,让记者消除了许多陌生感。


  在码头吞吐量飞跃的今天,我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群人,他们为码头的装卸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为货物吞吐量、经济指标连创新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他们被称作港口安全的“守护神”——曹妃甸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曹妃甸港股份公司)的维修工们,刘荣进便是其中一员。


■刘荣进对自主研发的链条放松装置进行制作

■刘荣进对润滑抓斗用的润滑设备进行现场维修


■刘荣进对抓斗扩容改进所需板材进行绘制


1、主动好学的“小学生”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蜀道难》道尽了蜀道的崎岖与险峻。


     而门机被称为港口的“高空蜀道”。它是港口大型装卸设备的主要机种,担负着港口装卸生产的重要任务。一台门机高69.2米,操作室距离地面28米,约有8、9层楼高。为了防滑,门机的台阶和工作平台都是镂空网格式,低头就能看到脚下地面,四下是透风的护栏,身侧就是蔚蓝的大海,会有晕眩的感觉。


     一年四季,港口的海风都很大,每天刘荣进都要踩着在海风中微微晃动的130多级爬梯,爬上爬下进行门机维护工作。


    2011年8月,刘荣进来到曹妃甸港股份公司弘毅码头分公司,成为该公司门机队的一名普通维修工人,从事钳工岗位。


    “看到曹妃甸这片蔚蓝的大海,我就爱上了这里。”从到弘毅码头的那一刻,他就立志在这里做出一番成绩来,为那些无缘踏进高等学府门槛的中专、技校生闯出一条用行动证明自身价值的“光明大道”。


    当时,正值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沿海港口成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桥梁,陆地上的货物,由港口装船,漂洋过海。曹妃甸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抓住难得的机遇,从2009年开始,各板块码头陆续投产通航,公司加快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


    2009年,通用码头通航;


    2010年,集装箱码头通航;


    2011年,弘毅码头通航;


    2012年,矿石码头、西港码头通航;


    2016年,液化码头通航。


    码头专业化、生产高效化、货种多元化、港口信息化……随之而来的,是对各项技术水平要求得更加严格。刘荣进重新像小学生一样捧起厚厚的书本,自学了关于门机构造、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并对照实物进行实际操作,遇到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就认真向师傅请教。日常,无论哪台设备出现故障了,他都主动跟着师傅们到现场,看师傅怎样判断故障、怎样维修。刘荣进认准了一个理:“只有从实际故障中汲取知识,才能快速提高技术水平。”


    弘毅码头投产初期,各项功能尚不完善,维修机制亦不健全,所有设备均为新采购到位,磨合阶段故障是常事,加之经验丰富的设备维修人员及维修辅助设备尚缺乏,使得设备维修基本全靠委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产设备若得不到良好的维修保障,何谈效率,没有效率又何来效益。因此领导高度重视设备管理,并大力提倡向成本要效益。门机队作为设备维修保养的主责科室,自然要为公司的更好发展出一份力。


    那阵子,刘荣进满脑子都是门机,从门机抓斗作业的第一个动作到最后一个动作,时时在他脑海里闪现。经过反复观察和思考,他发现设备下舱所需的吊钩原是由叉车进行倒运,因叉车行走速度较慢且在倒运过程中容易对吊钩钢结构造成损伤,倒运复杂、劳动强度大,且使用完毕后随意摆放,易造成撑杆变型损坏,影响使用寿命和安全。


    刘荣进和工友们共同研究,尝试结合吊钩结构特点和铲车铲斗宽度,在原吊钩架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自主设计铲车倒运吊钩架,提高了吊钩倒运安全和效率,减少对吊钩的损伤,方便日常检查、润滑。


    据统计,弘毅码头可以接卸船舶200余艘次,铲车倒运吊钩架的投入使用,使得每艘船舶吊具倒运缩短1小时以上,全年累计节约200余小时,按作业一条CAPE船舶50小时计算,可多接卸4艘,此项创新每年为公司创收近200万元。


■刘荣进为新员工讲解抓斗润滑设备的维修方法

■刘荣进为新员工讲解门机各机构的名称及作用

  2、善于钻研的技术“尖兵”

      关键时刻过硬,完全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刘荣进的维修技术在港口首屈一指,这与他平时的细心努力、善于钻研分不开。


      2015年11月,巴西淡水河谷旗下40万吨“宏远”轮首入渤海湾并成功靠泊曹妃甸港,曹妃甸港正式开启“大船时代”。与此同时,曹妃甸港股份公司正式开启“西北腹地战略”,相继在包头、二连浩特、乌兰察布、石嘴山、阿拉山口建立内陆港,从货源组织到运输格局,从钢铁企业到资源布局,西北地区雄厚的资源储备以及巨大的潜在市场为曹妃甸港的转型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


      随着港口的不断发展,进出港货物越来越多,刘荣进也越来越忙,但他不忘初心,继续钻研技术。


     “在工作中发现了很多新情况,我觉得必须不断创新来补短板。”刘荣进通过多次与操作人员沟通交流,建议对生产工作中频繁出现的设备故障,或者影响生产效率的门机进行技术改造。这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积极响应。


    抓斗是港口装卸生产中最重要的属具,抓斗润滑是设备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港口生产中因抓斗数量较多,较为分散。每台抓斗润滑点在30个左右,且上部分润滑点较多,人工手动用油枪润滑抓斗,效率低下、效果不理想,同时,靠人工上下攀爬存在较大的隐患。


    刘荣进意识到这是一个必须排除的隐患。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动手尝试,他决定自己制作一台“移动式远程控制加油机”,利用润滑泵增强压力,提高了润滑效率,使用折叠结构,提高人员高处作业安全,利用遥控控制,减少上下攀爬。


    这个创新将电动润滑泵进行改装制作成移动式远程控制加油机,短距离可人工移动,长距离又可利用叉车倒运,大大提高了移动效率。采用折叠式解决高处润滑不稳问题,通过试用安全可靠。采用远程遥控控制解决人工上下攀爬问题,减少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弘毅码头拥有57台抓斗,每月需要集中润滑至少一次,通过使用刘荣进的“移动式远程控制加油机”后减少参与润滑1人,整斗润滑时间缩短了1小时。


    针对抓斗在生产装卸过程中极易造成油道堵塞,油道疏通工作较为频繁,而主销拆卸又需要叉车来配合作业,其中对接安装十分的不便,人员无稳定的维修位置且隐患较大。为此,刘荣进结合生产实际,设计完成了抓斗维修平台,根据抓斗维修部位及人员维修位置需要,制作尺寸合适的维修平台,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维修安全。使用该维修平台后减少参与维修2人,油道疏通时间缩短2小时。


    刘荣进的同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守成说:“认识刘荣进七年多,他这人老实、本分、实干,特别是对门机的维修,让人印象深刻,是名副其实的技术‘尖兵’。”


■刘荣进站在升降架上对抓斗各铰点部位进行润滑保养


  3、“手到病除”的门机医生

     2012年新年伊始,弘毅码头货物吞吐量迎来开门红,抵港船舶密度增大,生产形势紧张。12月的一天,13#门机与14#门机在旋转时发生了剐蹭导致额头护栏严重变形,而次日还有靠泊计划,维修迫在眉睫。


    大家一致推荐刘荣进为本次维修的主修人。


    刘荣进当仁不让。


    他首先对损坏部位进行了细致地勘察,随后制定出了与实况相符的维修方案。由于本次维修地点在60多米的高空之上,属高空特种作业范畴,加之维修面积小的极难作业条件限制,只能一个人独立完成维修工作。


    刘荣进不畏艰难、只身上机。在全面做好安保措施后,爬上了高高的门机臂架。这一干,便是从早上9点直到夜里11点,钟表的时针在表盘上窸窸窣窣地滑过,两台门机额头护栏的维修工作也随着他最后一次拂袖擦汗的动作圆满完成。


    那是隆冬的夜晚11点,14个小时在高空的坚持,换来了维修任务的及时圆满完成。


    2014年1月23日晚,因长期受潮,16#门机电缆卷盘发生变形,电缆无法正常收缩,门机不能行走。当时生产任务正重,如果不及时解决问题,将会影响下艘船的停靠。刘荣进心急如焚。


    当时的情形是,变形的电缆卷盘位于门机外侧,无法借助外力进行维修,只能身系安全绳,从另外一台门机的上方垂绳而下,倒挂半空进行操作。


    刘荣进主动承担起主要维修段维修重任。当时正是寒冬,冬季海边的夜冷得出奇,大风凛冽,吹透了棉衣,冻僵了手指,但即便是如此恶劣的环境,也从未听见过他一声抱怨,直至凌晨5点,在倒挂半空作业长达数小时之后,设备终于恢复正常运转,维修作业顺利完成。他带领的班组又一次凭着责任心和过硬的技术,最大限度缩短了故障停时,有效保障了生产。


    刘荣进就是这样一个平实质朴的汉子,一位“手到病除”的门机医生,一次次的临危不乱,让他将拼搏的精神如铁钉般锤进人生!


4、“干工作比干自己的事还认真”

      在采访刘荣进的过程中,曹妃甸港股份公司负责宣传的工作人员无意问了一句话:“荣进,你孩子多大了,是哪一年出生的啊?”


    不料,一直说话“顺溜”的他突然尴尬了起来:“呃,这个,老大好像是13岁了吧……”


    “他呀,在码头的时间比在家还多。”提起刘荣进的不顾家,他的工友们打心眼里心疼他,好几次工友们说他:“你就知道忙,难道真的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


    刘荣进不是不想回家,只是,他心里惦记着码头上的活,只有在现场,他才觉得心里踏实些。


    2013年8月21日,20#门机设备发生故障。当时刘荣进正在家休假。


    “军情紧急!”得知消息后,刘荣进立刻主动放弃休假时间,赶到门机上进行勘察。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汗水不断流进他和工友们的眼眶、嘴角,湿透了工装。经过几个小时的排查,他们终于排查出了故障发生的原因,是减速箱内齿轮轴承损坏。


    向领导说明情况后,刘荣进立即组织人员制定维修方案,展开维修工作。晚上9点半左右,大家正紧张的维修,刘荣进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他心里眼里看到的,满是工作的紧迫。第一个电话,他没有理会。而后,他的电话又继续响起,五个、六个……同事劝他,打了这么多电话,是不是家里有什么急事,你赶快去回个电话吧。


    听罢,他拿回手机,接通后是母亲急促的声音,才得知妻子的预产期提前,家里已找车在送往医院的路上,让他直奔医院。作为丈夫,他很想去医院陪伴妻子,尽丈夫的责任;但作为一名主修人,考虑到目前的维修状况,他不能走,他必须承担对工作的责任。


    此时的他,在原地走来走去,眉心之间拧起了疙瘩。五分钟后,他果断作出决定:我不能走!在与家人进行简短的沟通后,继续带领大家进行剩余的维修工作。直至凌晨4点设备恢复正常运转,维修作业完成,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赶赴医院看望妻儿。


    回想当初做决定时的分秒,他说那是他这一辈子度过的最为漫长的五分钟。他多么想飞奔到医院陪伴妻子、见证孩子的出生,但门机故障一刻不除,生产将停滞。


    在采访中,刘荣进始终面带腼腆的微笑,话语不多。当被问及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多的荣誉时,他谦虚地说:“其实没什么,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港口工人,所有的工作都是职责所在。我虽文化程度不高,但作为一名弘毅人,也明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道理。公司赋予了我们责任,我们就得牢记使命,不为别的,就为对得起自己的心。”


    ■文、图/本报记者赵伟龙


来源:河北工人报

善行劳模

没时间解释了,快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