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联盟新闻 >有了它,夏天浇水不用愁了

有了它,夏天浇水不用愁了

2023-05-10 14:56:27

喜欢园艺的同学大多喜欢宿根草花,特别是一些欧美品种,但这类草花都会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安全渡过夏季,特别是主人外出旅行出差期间,浇水问题怎么来解决。自动灌溉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我自己有一个50平米左右的露台,在用了这个自动灌溉系统以后,夏天再也不用每次花1个小时在夜里浇花了,省时又省力。对于懒人来说,阳台浇水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哦。


现在淘宝上有很多关于家庭园艺自动灌溉系统的卖家,但怎么规划和使用,相关的网络资料却很少,2015年给自己的楼顶花园做自动喷淋系统,费了很多劲,而且或多或少的存在遗憾,所以在这里结合前期查找的一些资料,以及自己使用的经验,总结一下心得体会,也不一定准确,仅供各位花友参考。


(一)自动灌溉系统的构成


自动灌溉系统的设计规划是很专业的领域,据说有详细的技术规范,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花草习性、土壤的蓄水能力、灌溉的面积大小进行参数设定,最后做出自动灌溉系统的详细设计。


一般的自动灌溉系统构成:




一般的自动灌溉系统由进水口、自动灌溉控制器(一般为电磁阀),水管、转接口、毛管、喷头构成。每个构成部分都有多种规格和样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确定,淘宝上各种套装供君选择。

 

(二)自动灌溉的区域规划


那么我们要准备做自动灌溉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自动灌溉区域的规划。

因为自动灌溉系统的工作原理来说,一组通路在同一时间段只能按一个频次进行自动灌溉,因此要根据花草的习性来区分灌溉区域,例如,宿根类的天竺葵、铁线莲、月季之类的,不耐涝,不耐高温,就可以划分为一组,灌溉的时长可以设置得短一些,频次也可以不那么频繁。而绣球、蓝雪花之类的爱水的植物,就可以划分为另外一组,灌溉的时长可以设置得长一些,频次多一些。


(三)自动灌溉的各组件的确定


规划完自动灌溉区域的分组,就要确定自动灌溉系统的各组件了。


1、进水口

进水口的龙头口径、接口要与控制器的接口配合,同时务必记得在灌溉区域附近设置快速取水连接阀(或者是龙头),以方便在不开自动灌溉系统的时候实现手动浇灌。

同时要考虑进水口的水压(一般3-6公斤为佳),如果水压比较低(低于2公斤),需要在进水口增加加压阀。


2、自动控制器


自动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所在,也是成本最高的部分,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其基本组成包括:控制器、电磁阀,还可选配土壤水分传感器、降雨传感器及霜冻传感器等设备。其中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灌溉管理人员可根据需要将灌水开始时间、灌水延续时间、灌水周期等设置到控制器的程序当中,控制器既通过电缆向电磁阀发出信号,开启或关闭灌溉系统。


控制器的种类很多,可分为交流电源式和直流电池式两类,其容量有大有小,最小的控制器只控制单个电磁阀,而大的控制器可控制多个电磁阀,从而控制多组灌溉通路。控制器的品牌也很多,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完全符合“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


从我的体验来说,如果预留了电源,最好使用交流电源式的自动控制器,这个要求前期隐蔽工程时做好规划,如果没有预留电源,可以选用直流电池式控制器,进口品牌中,口碑比较好的是美国雨鸟、德国嘉丁拿,国产品牌中,口碑较好的是欧时亚。


3、水管和毛管、转接头:


根据灌溉区域的位置,可以设计地埋的硬质水管,也可以设计放在地面的灌溉用水管和毛管,主要考虑水量的大小,决定管道的口径。


4、喷头



根据灌溉的植物和位置情况,选择不同的喷头种类和布放位置,为了大家好理解,这里给出了常见的7钟喷头图片。我的个人经验来看,这些喷头又分成了几类:


滴灌类:滴灌比喷灌更省水,但由于杂质、矿物质的沉淀的影响会使毛管滴头堵塞,滴灌的均匀度也不易保证,所以一般应用于希望地面保持干燥的位置(例如靠近与室内接口的门窗位置),或是位置比较固定的花盆。滴灌头、滴剑头都属于这一类。


微喷类:雾化头、四喷头、旋转喷头适合小面积的花园,例如楼顶花园、阳台花园等。


铺地类:地埋式喷头、滴灌带适合大面积的花园、草坪,例如大别墅花园。其中,滴灌带特别适合岩石花园一类需要少水的花园。


喷头的布放位置建议尽量采用从高处喷的方式,这样即节水又高效。但是考虑到家庭园艺的美观,需要尽量隐蔽水管。一般的布放位置:


如果有温室、阳光棚或者院墙,可以在架子上或墙顶布放吊喷,如图所示:



如果有木质爬藤架,可以在架子中部布放侧喷,既可以喷到花坛里面,又可以喷到附近的挂盆,还可以喷到花坛前方的花盆,如图所示:



如果是花坛,可以在花坛中布放滴灌或者微喷,如图所示:


如果是花盆,又希望地面保持干燥(例如靠近与室内接口的门窗位置、阳台靠里的位置),可以采用滴剑,如图所示:



如果是花盆,但不考虑保持干燥的问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布放旋转喷头,如图所示



家庭的自动灌溉,喷头之间的距离一般设置为0.5-1米左右,既可以浇水又可以降温,帮助植物成功渡夏。


特别注意:如果是一楼庭院,喷头设置比较随便都可以,如果是阳台或者露台、楼顶,在布放喷头的时候要注意喷射出来的水是否会流到楼下,影响邻居。我的经验来说,尽量要减少在露台边缘设置喷头,减少对邻居的影响,也节约用水一些,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


(四)隐蔽工程准备


从前面的描述可以看出,自动灌溉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东西是需要预埋预留的。首先就是电源预留,因为自动控制器是交流电式的更稳定,所以最好预留电源,而且要将电源预留到一个能遮风雨、方便操作的位置,虽然很多自动控制器号称是可以户外使用的,但毕竟是电气系统,能够遮一下可以用得更持久。其次是水管预埋,为了美观,水管可以采取预埋的方式走线到灌溉区域附近,再通过转换接口接毛管。再次是快速取水阀(或取水龙头)的预留,在一整片的花园中,可以在花园的中心位置预留,在楼顶花园中,如果分为多个露台,可以在各露台预留,以方便花园的手动灌溉、冲洗。


(五)自动灌溉系统的成本


这个应该是各位花友最关心的问题了,但说实话这个我没什么发言权,但建议有两个问题一定要考虑,一是自动控制器尽量选择稳定性、可靠性高的,不然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导致其他的投资都浪费了,二是水管、喷头等是易耗品,需要经常维护,在找人施工的时候一定要售后保障的条款讨论好,例如一年内免费包修之类的。如果有其他网友对这个有心得的,欢迎补充。


(六)自动灌溉系统的设置


各自动控制器的设置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一般都是设置一个起始时间、灌溉时长、灌溉频次,对于支持多组通路控制的控制器,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区域设置不同的参数。夏季来说,我一般设置为一天两次,晚上7点一次,早上9点一次,每次大概3-5分钟,根据位置和植物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灌溉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