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现象
一
某台区线损率连续数月异常增大,同时相邻台区的线损率明显较低甚至出现负值,台区之间线损率呈现“此消彼长”互补的现象。
异常原因
台区内公用变压器与所供用户不对应。
此现象常发生在台区技改施工后,原因主要是:配变台区现场“变与户”对应关系不清晰。由于城镇台区低压线路多数采用地埋电缆,线路走向较为隐蔽,而老台区原电缆因故未挂标识牌或没有更新标识牌,一旦新增公用变压器各分表需要变更台区,容易因原始资料不全或电缆标识不清晰,没有正确区分配电变压器与户表的隶属关系。
营销系统未及时根据实际“变与户”变动而更新相应信息,使营销系统保存的“变与户”对应资料与实际不符,造成线损统计出现偏差。
解决方法
对线损率异常的台区开展“变与户”对应关系的检查与核对。调用营销系统台区用户信息资料与原始资料核对,现场实际采样核对,在营销系统内根据现场采样结果更改用户信息。若现场台区“变与户”对应关系不明确,且线路走向不清,可用台区识别仪与变压器核对,能简单高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异常现象二
台区内原线损率长期正常稳定,短时间内线损率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随后较长时期内在某一值附近排徊。
异常原因
公用台变总表、分表、TA错误接线或故障。
季节性用电及临时用电、追补电量、用户窃电、公用台变总表与分表及TA错误接线或故障、表计及TA更换后用电量没有进入台区线损报表统计等。
解决方法
应检查以下几方面:是否有临时、紧急用电,电量未计入的台区,是否存在窃电现象,抄表是否到位,台区内用户供电线路三相是否平衡。若线损率大幅度下降,应检查是否有临时性追补电量及囤积电量进入。
台区表计的有效管理:建立完备的用户表计档案,保留完整的换表记录及故障表登记;定期检查总表和用户表工作状态,排除可能发生的TA、表计接线错误;推广使用性能先进的电能表,加快高耗能表计的更换;严格按制度、按流程安装或拆换电能计量装置,严防内外勾结窃电;坚持台区巡视,尽早发现设备的故障隐患。
台区线损率偏高,功率因数偏低。
线路无功补偿不理想。
由于认识和管理、体制的原因,低压无功管理粗放。
解决方法
低压无功就地平衡降损。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集中安装电容器进行补偿;在低压线路中点或负荷集中处安装电容器进行补偿;对电动机就地补偿(随机补偿)。
异常现象四
台区线损率长期不明原因偏高。
异常原因
排除了常见增损因素的情况下,通常是由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所致。
三相四线制供电模式在每相负荷相同的理想平衡条件下中性线电流为零,线损为最小。实际上,由于台区供电线路用电负荷变化,中性线电流不可能为零,中性线上线损不容忽视。为此,供电技术规程规定:“一般情况下公用中性线电流不应大于额定电流的25%”。
生产用电量进一步增加,而中性线导线截面一般是相线截面的50%,台区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增损因素日益突出。
因此,很有必要适时合理调整每相负荷,改善线路技术状况,实现三相负荷就地平衡降损。
solution
解决方法:
对装有配变低压侧网络表的台区,可从负荷控制管理系统中调出配变运行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检查配变三相负荷实时分布。一般情况下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也可在配变室中进行负荷实测加以确认,即在用电低谷(早晨)、用电增长区(中午,尤其是夏季)、用电高峰(傍晚)三个不同时间段测量低压三相四线进线电流、低压三相四线各出线电流、测量中性线对地电压,并以用电高峰时段的三相负荷分配为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