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了新单位,见到了通过各种渠道调离井下一起来的同学,加上几个管理人员,才25人,叫XMC筹备组,厂长是一位正直的领导,看得出人家是干事业的,对于管理这个团队很珍惜,也很用力,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期待也很大。当时的厂房还未交工,二冶的施工队伍还在,我被分配在电工组,每天厂房绕来绕去,看安装设备,看人家那些二冶小姑娘们拿着对讲机,看着图纸在配电室娴熟的布控制线缆,动力电缆,接线,以及各种线号的标注,特别佩服,崇拜。心想自己多会也能这样出色,离当队长的就不远了,大家别笑,队长对于自己心里感觉就是一个很大的官,呵呵,有点鼠目寸光了,二十岁时心中一个美丽的梦!
重介选煤当时在同煤还是新生事物,也就燕子山刚刚投入,矿领导也很重视,派我们去当时的阳泉煤矿去学习,当时的阳泉,人家洗选行业起步较早,几乎每个煤矿都有完整洗选设备,走在了煤炭深加工的前列,咱们同煤那时的矿务局,拉着原煤的火车还奔跑在祖国大地上。头一次出远门,很是欣喜,大家一届同学又很熟悉,一路说说笑笑,一路打打闹闹。学习一行,感觉到了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情,不一样的文化。同样是山西,大同上公交从不主动买票,总得售票员问三问四的。人家售票员坐在那里只报站名,买不买是你的事,我们一行就有一半人没买,别笑!大同话,理由是谁让特不“今由”,又不是不给特买。公交晚上十二点都有从市区到矿区的车,夜晚到处是KALAOK,女孩子也敢高歌一曲,唱完大家热情的鼓掌,气氛非常友好。咱们这真不行,不是起哄就是打架。几乎个个矿都举行男女篮球赛,观众都很友好,也没见啥起哄,口哨的。每个矿都有游泳池,男女老少,在里面避暑,纳凉,游泳健身。矿区市区晚上一片灯火,到处是夜市,还有露天电影,到处是乐开心怀的人群,一片祥和,不夜天的感觉,真有世外桃源那种意境,社会风气咱们这里真是没法比。呵呵,前面说过第一次出门,就这样想,这外面的世界大得多了,以后的人生不敢定还有多少感触呢。。。。。。应了大同一句老话,山汉出门,啥也没见过,正理的说,口泉的煤矿俩山夹一沟,说是大同西山汉一点也不为过。还有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人吃饭用的碗,搪瓷的那种,做工粗糙,很重很厚也很大,抵得上咱家里一个小面盆,这么多年一想起来都想笑,挥之不去,,那种吃面的一大一小俩个碗每个人。可惜那是没有智能手机,要不拍给大家看看,阳泉生活过的人,他们懂的。
学习生活快乐也消闲,玩扑克,喝酒,坐夜里的车去石家庄,购物,在地下通道还遇到过妇女的,说是54,装在牛皮纸袋里,也不知真假,也不敢看,躲得远远的。当时的石家庄,全国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我也给父母,弟弟买了一些礼物,虽然不贵,只是小东西,总不能空手回去!记得回的时候去太原玩了一天,那天下着小雨,来到了晋祠,中学不是学过一篇关于晋祠的文章,按着自己的记忆一点点寻找,参天古树,仙桥、金人台、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还有不老泉,那天游人很少,雨丝菲菲,云雾缭绕中忽然传来一阵琴声,悠扬动听,忽高忽低,令人神往,顺着声音一路拾阶而上,在半坡中有一凉亭,端坐一少女,一袭白裙,长发及腰,随风飘飘,简直是仙女,忘我的弹奏着中国古代名曲:《高山流水》,令游人驻足而停,陶醉其中,陶冶了情操也净化了心灵,也让心情一直沉重的自己暂时得到了解脱,一辈子难忘的记忆:那高山流水千变万化的唯美而又含蓄的意境,还有那传说中的女神,唯美,动人!感觉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也不过如此,别笑!迎泽公园的印象感觉很大,到处是情侣,令人嫉妒也很羡慕,迎泽大街,宽宽的,商店玲琅满目,没钱,也不想逛!一个月的学习很快过去,踏上归途的我依然想着那个房漏灶火烟炕上还有一个病个列的家,为家还在苦苦支撑的妈妈和毕业没工作的弟弟。虽然残破,贫穷,但我心里一直惦念着它!
回家了,父母弟弟都很高兴,问这问那的,一辈子都没出过个远门,下个口泉进个市里都很奢侈,口泉当时很是繁华,同龄人都知道。吃过晚饭,躺在被窝,把一路的见闻讲给他们听直到深夜,一家人仿佛又回到了以前的日子,清贫而又快乐。母亲依然在矿上的农业队干临时工,喂鸡,喂牛,铡草,清圈,很重的属于男人的活,这么多年一直默默的承受着,孩子是她最大的希望,也是动力。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前几篇写过的,弟弟的工作这时也有了下落,接班,分配在本矿机电科工作,很感激母亲的执着做这件事,办理的不错,她老人家也有了一笔不菲的抚恤金,现在每月1K.,起码老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就连现在棚户区的住房都不用交取暖费,当然我们也很孝顺,不会在让老人家吃苦。她现在很享福的,当年一山坡临时户里,境遇没有几个比过她。
平静的生活终于随着父亲病情的恶化而打乱,再次住进了医院,也在没回到家,将近年底的一天,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离我们而去,至今记得那场面,死不瞑目,咽那口气真难!父亲的早逝,和他的身体孱弱有关系,重要的是心胸狭隘,有些事想不开。自己也是人到中年,烦事也多,总是以父亲为鉴,学会调节心情,打理生活,面对一切。那年冬天,非常寒冷,父亲没啥亲戚朋友,打发父亲的日子正是他出生的日子,后来才醒悟过来,一切乱套了,昏头转向的一家。同学朋友,帮我给父亲料理了后事。多少年后,每每想到这里,眼眶总是湿润,感激他们!
娘三个孤零零的回到家里,母亲大病一场,靠打毛衣度过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看得出母亲很是发愁,俩个儿子,多少年后,每每说起,母亲都说那是她一生最艰难的日子。弟弟每天工作,给母亲做饭,很是懂事,陪母亲说着宽慰的话语。快过年呀,我们也搬进了别人替下来一套单元楼,家里或多或少有了些生机,起码不在寒冷,不用劈才打碳,不用在挑水。母亲依然要去上班,这样也好,呆在家里憋出病,我们也没在阻拦。家里的经济状况,母亲和我说了,还欠五千外债。说一贫如洗不为过,家值钱的东西黑白电视机还是舅舅给的。我每月120的工资,一字排开默默地拿在手上,十二张。(最大的面值10元当时)在主井皮带走廊的房顶呆呆坐了一下午,我该怎么办!就像现在汪峰歌曲唱的那样,我该如何存在!穷则思变,想到了做生意,在石家庄批发市场就想到回来开个商店,那时的矿上小煤矿多,很有市场。可没有本钱的我,苦思冥想中想到了舅舅,他当时在市里做油漆生意,也是刚刚起步!对,去找他。那年,我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