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一、概述:
二、供用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的内容
三、发电设施的安全
四、变电设施的安全
五、配电设施的安全
六、配电线路的安全
七、接地与防雷的安全
八、电动施工机具的安全
九、办公、生活用电及现场照明的安全
十、特殊环境的安全
十一、供用电设施的管理、运行及维护安全
十二、供用电设施拆除时的安全
一、概述:
为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中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在施工现场供用电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并使施工现场供用电设施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拆除做到安全可靠,确保质量,经济合理。
施式现场供用电应符合的原则:
1、对危及施工现场人员的电击危险应进行防护;
2、施工现场供用电设施、电动机、手持电动工具等应具有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线路绝缘应良好。
二、供用设施的设计、施工、验收的内容
1、设计的内容:
1.1、供用电设计:供用电设计应按照工程规模、场地特点、负荷性质、用电容量、地区供用电条件,合理确定设计方案。
1.2供用电设计应经审核、批准后实施。
1.3供用电设计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设计说明;
施工现场用电容量统计;
负荷计算;
变压器选择;
配电线路;
配电装置;
接地装置及防雷装置;
供用电系统图、平面布置图。
2、供用电设施的施工内容
2.1、供用电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应经审核、批准后实施。
2.2、供用电施工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工程概况;
编制依据;
供用电施工管理组织机构;
配电装置安装、防雷接地装置安装、线路敷设等施工内容的技术要求;
安全用电及防火措施。
、供用电设施的施工应按照已批准的供用电施工方案进行
3、 供用电设施的验收内容
3.1、供用电工程施工完毕,电气设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的规定试验合格。
3.2、供用电工程施工完毕后,应有完整的平面布置图、系统图、隐蔽工程记录、试验记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发电设施的安全
1、施工现场发电设施的选址应根据负荷位置、交通运输、线路布置、污染源频率风向、周边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发电设施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2、供电系统接地型式和接地电阻应与施工现场原有的供用电系统保持一致。
3、发电机组应设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
4、当两台或两台以上发电机组并列运行时,应采取限制中性点环流的措施。
5、发电机组周围不得有明火,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发电场所应设置可在带电场所使用的消防设施,并应标识清晰、醒目,便与取用。
6、对移动式发电机应停放在平坦的地点,牢固地固定;发电机底部距地面不应小于0.3m;发电机金属外壳和拖车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发电机随车配备消防灭火器材;发电机上部应设防雨棚,防雨棚要牢固可靠;
7、发电机组电源必须与其他电源互相闭锁,严禁并列运行。
四、变电设施的安全
1、变电所位置的选择安全规定:
1.1、应方便日常巡检和维护,方便设备的安装和运输。
1.2、不应设在易受施工干扰、电磁干扰、地势低洼易积水的场所。不应设在我尘或有腐蚀性物质的场所,不应设在污染源盛行的风口下风侧,无法避开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1.3、宜设在接近负荷中心、靠近电源侧、方便进出线。
1.4、当与有爆炸或火灾危险的建筑物毗连时,变电所的所址应符合GB50053-2013《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2、变电所的面积与高度应满足变配电装置的维护与操作所需的安全距离。
3、变配电室内应配置适用于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
4、变配电室应设置应急照明。
5、变电所外醒目位置应标识维护运行机构、人员、联系方式等信息。
6、变电所应设置排水设施。
7、箱式变电站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50194-20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8、户外安装的箱式变电站,其底部距地面高度不小于0.5m。
9、露天或半露天布置的变压器应设置不低于1.7m高的固定围栏或围墙,并应在明显位置悬挂警示标识。
10、变压器或箱式变电站外廓与围栏或围墙周围应留有不小于1米的巡视或检修通道。
11、油浸电力变压器的现场安装及验收应符合GB5014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12、箱式变电站外壳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装有成套仪表和继电器的屏柜、箱门,应与壳体进行可靠电气连接。
13、户外箱式变电站的进出线应采用电缆,所有的进出线电缆孔应封堵。
14、箱式变电站基础所留设通风孔应能防止小动物进入。
15、变电所变配电装置安装完毕或检修后,投入运行前应对其内部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和电气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16、变压器第一次投运时,应进行五次空载全电压冲击合闸,并应无异常情况;第一次受电后所持续时间不应小于十分钟。
五、配电设施的安全
1、一般规定:
1.1、低压配电系统宜采取三级配电,宜设置总配电箱、分配电箱、末级配电箱。
1.2、低压配电系统不宜采用链式配电。当部分用电设备距离供电点较远,而彼此相距很近、容量小的次要用电设备,可采用链式配电,但每一回路环链设备不宜超过5台,其总容量不宜超过10kW。
1.3、消防等重要负荷应由总配电箱专用回路直接供电,并不得接入过负荷保护和剩余电流保护器。
1.4、消防泵、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混凝土输送泵等大型设备应设专用配电箱。
1.5、低压配电系统的三相负荷宜保持平衡,最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宜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 5%。
1.6、用电设备端的电压偏差允许值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般照明:宜为额定电压;
一般用途电机;宜为士5%额定电压;
其他用电设备:当无特殊规定时宜为士5%额定电压。
2、配电室的安全规定:
2.1、配电装置的上端距棚顶距离不宜小于0. 5m。
2.2、配电装置的正上方不应安装照明灯具。
2.3、配电柜:
2.3.1、当成排布置的配电柜长度大于6m时,柜后的通道应设置两个出口。
2.3.2、配电柜安全距离:成排布置的配电柜,其柜前、柜后的操作和维护通道净宽不宜小于下表的规定;
布置 方式 | 单排布置 | 双排对面布置 | 双排背对背布置 | |||
柜前 | 柜后 | 柜前 | 柜后 | 柜前 | 柜后 | |
配电柜 | 1.5 | 1.0 | 2.0 | 1.0 | 1.5 | 1.5 |
2.3.3、配电柜电源进线回路应装设具有电源隔离、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功能的电器。
2.3.4、配电柜应安装在高于地面的型钢或混凝土基础上,且应平
正、牢固。
2.3.5、配电柜的金属框架及基础型钢应可靠接地。门和框架的
接地端子间应采用软铜线进行跨接,配电柜门和框架间跨接接地
线的最小截面积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额定工作电流Ie(A) | 接地线的最小截面积(mm2) |
Ie≤25 | 2.5 |
25<Ie≤32 | 4 |
32<Ie≤63 | 6 |
63<Ie | 10 |
2.3.6、配电柜内应分别设置中性导体(N)和保护导体(PE)汇流排,并有标识。保护导体(PE)汇流排上的端子数量不应少于进线和出线回路的数量。
2.3.7、导线压接应可靠,且防松垫圈等零件应齐全,不伤线芯,不断股。
3、配电箱的安全:
3.1、总配电箱以下可设若干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可设若干末级配电箱。分配电箱以下可根据需要,再设分配电箱。总配电箱应设在靠近电源的区域,分配电箱应设在用电设备或负荷相对集中的区域,分配电箱与末级配电箱的距离不宜超过30m。
3.2、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宜分别设置。当合并设置为同一配电箱时,动力和照明应分路供电;动力末级配电箱与照明末级配电箱应分别设置。
3.3、用电设备或插座的电源宜引自末级配电箱,当一个末级配电箱直接控制多台用电设备或插座时,每台用电设备或插座应有各自独立的保护电器。
3.4、当分配电箱直接控制用电设备或插座时,每台用电设备或插座应有各自独立的保护电器。
3.5、户外安装的配电箱应使用户外型,其防护等级不应低于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P44,门内操作面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21。
3.6、固定式配电箱的中心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宜为1. 4m~1. 6m,安装应平正、牢固单户外落地安装的配电箱、柜,其底部离地面不应小于0. 2m。
3.7、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内应分别设置中性导体(N)、保护导体(PE)汇流排,并有标识;保护导体(PE)汇流排上的端子数量不应少于进线和出线回路的数量。
3.8、配电箱内断路器相间绝缘隔板应配置齐全;防电击护板应阻燃且安装牢固。
3.9、配电箱内连接线绝缘层的标识色应符合下列规定:
3.9.1、相导体L1、L2、L3应依次为黄色、绿色、红色;
3.9.2、中性导体(N)应为淡蓝色;
3.9.3、保护导体(PE)应为绿-黄双色;
3.9.4、上述标识色不应混用。
3.10、配电箱内的连接线应采用铜排或铜芯绝缘导线,当采用铜排时应有防护措施;连接导线不应有接头、线芯损伤及断股。
3.11、配电箱内的导线与电器元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导线端子规格与芯线截面适配,接线端子应完整,不应减小截面积。
3.12、配电箱的金属箱体、金属电器安装板以及电器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底座、外壳等应通过保护导体(PE)汇流排可靠接地。金属箱门与金属箱体间的跨接接地线应符合2.3.5的规定。
3.13、配电箱电缆的进线口和出线口应设在箱体的底面,当采用工业连接器时可在箱体侧面设置。工业连接器配套的插头插座、电缆耦合器、器具耦合器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 11918《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 第2部分:带插销和插套的电器附件的尺寸互换性要求》GB/T 11919的有关规定。
3.14、当分配电箱直接供电给末级配电箱时,可采用分配电箱设置插座方式供电,并应采用工业用插座,且每个插座应有各自独立的保护电器。
3.15、移动式配电箱的进线和出线应采用橡套软电缆。
3.16、配电箱的进线和出线不应承受外力,与金属尖锐断口接触时应有保护措施。
3.17、配电箱应按下列顺序操作:
3.17.1、送电操作顺序为:总配电箱 分配电箱 末级配电箱;
3.17.2、停电操作顺序为:末级配电箱 分配电箱 总配电箱。
3.18、配电箱应有名称、编号、系统图及分路标记。
4、开关电器的安全选择
4.1、配电箱内的电器应完好,不应使用破损及不合格的电器。
4.2、总配电箱、分配电箱的电器应具备正常接通与分断电路,以及短路、过负荷、接地故障保护功能。,电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2.1、总配电箱、分配电箱进线应设置隔离开关、总断路器,当采用带隔离功能的断路器时,可不设置隔离开关。各分支回路应设置具有短路、过负荷、接地故障保护功能的电器。
4.2.2、总断路器的额定值应与分路断路器的额定值相匹配。
4.3、总配电箱宜装设电压表、总电流表、电度表。
4.4、末级配电箱进线应设置总断路器,各分支回路应设置具有短路、过负荷、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功能的电器。
4.5、末级配电箱中各种开关电器的额定值和动作整定值应与其控制用电设备的额定值和特性相适应。
4.6、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选择、安装和运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Z 6829《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的一般要求》和GB1395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的有关规定。
4.7、当配电系统设置多级剩余电流动作保护时,每两级之间应有保护性配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7.1、末级配电箱中的剩余电流保护器的额定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分断时间不应大于0.1s;
4.7.2、当分配电箱中装设剩余电流保护器时,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应小于末级配电箱剩余电流保护值的3倍,分断时间不应大于0. 3s;
4.7.3、当总配电箱中装设剩余电流保护器时,其额定动作电流不应小于分配电箱中剩余电流保护值的3倍,分断时间不应大于0. 5s。
4.8、剩余电流保护器应用专用仪器检测其特性,且每月不应少于1次,发现问题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4.9、剩余电流保护器每天使用前应启动试验按钮试跳一次,试跳不正常时不得继续使用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要整篇文档的请留言说明。
往期回顾:
《维修电工》目录
第一章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节:数表与资料
第二节:直流电路
一、直流电路概述:
[维修电工]直流电路概述
[电工问答]一般电路的组成问题
[维修电工]电路的作用、构成,以及电路中导线的连接
[电工诗词]欧姆定律
[维修电工]分析电路时的一些专用名词
[维修电工]电路中的常用元件
[电工维修]直流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方向
二、电路的主要物理量
1、电流[维修电工]电路的主要物理量——电流
2、电压与电位[维修电工]电路的主要物理量——电压和电位
3、电动势[维修电工]电路的主要物理量——电动势
4、电功率[维修电工]电路的主要物理量——电功率
三、电气设备的额定值[维修电工]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四、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维修电工]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五、直流电路分析的三大基本定律
1、欧姆定律——两种表达形式[维修电工]直流电路分析的三大基本定律——欧姆定律
2、有源支路的欧姆定律[维修电工]直流电路分析的三大基本定律——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3、基尔霍夫定律的预知知识[维修电工]直流电路分析的三大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4、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维修电工]直流电路分析的三大基本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5、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维修电工]直流电路分析的三大基本定律——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六、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
1、概述:[维修电工]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概述
2、支路电流法[维修电工]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
3、节电电压法[维修电工]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节点电压法
4、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叠加原理[维修电工]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叠加原理
5、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等效电源定理[维修电工]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等效电源定理
6、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戴维南定理[维修电工]戴维南定理
7、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戴维南定理的注意事项[维修电工]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戴维南定理的注意事项
8、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诺顿定理[维修电工]线性网络的分析方法——诺顿定理
9、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维修电工]最大功率的传输定理
七、利用电阻元件联接间的等效变换简化分析电路
1、等效的概念[维修电工]等效的概念
2、电阻元件的串联联接及其等效电路[维修电工]电阻元件的串联联接及其等效电路
3、电阻元件的并联联接及其等效电路[维修电工]电阻元件的并联联接及其等效电路
4、电阻元件的三角形与星形联接电路及等效变换[维修电工]电阻元件的三角形与星形联接电路及等效变换
5、电桥电路[维修电工]电桥电路
八、电源元件的模型及其应用[维修电工]
1、理想电压源[维修电工]理想电压源
2、理想电流源[维修电工]理想电流源
3、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维修电工]实际电压源与电流源
4、实际电压源[维修电工]实际电压源
5、实际电流源[维修电工]实际电流源
6、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维修电工]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九、非线性电阻电路
第三节:交流电路
一、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电流源、
第四节:磁与磁场
一、单相交流电路
二、三相交流电路
第五节:电子技术基础
第六节:电力电子器件
第七节:电工识图
第二章 低压电器
第一节:低压配电电器
第二节:低压控制电器
第三章 电工仪表
第一节:电工仪表基础
第二节:电流表与电压表
第三节:万用表
第四节:钳形电流表
第五节:绝缘电阻表
第六节:接地电阻表
第七节:电能表
第四章 电工工具
第一节:通用工具
第二节:电工工具
第三节:电气安全用具
第四节:起重与搬运工具
第五章 电工材料
第一节:导电材料
第二节:绝缘材料
第三节:磁性材料
第六章 电工基本操作工艺
第一节:导线的连接
第二节:焊接工艺
第三节:电气设备紧固件的安装
第四节:低压电器的安装
第五节:高压电器的安装
第六节:机床设备的安装
第七节:室内配线的安装
第八章:接地装置的安装
第七章 安全用电
第一节: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第二节:触电与触电急救
第三节:防止触电的措施
第四节:电气防火
第五节:配电线路的巡视
第七章 变压器
第一节:变压器基本知识
第二节:变压器的安装
第三节:变压器的维修
第四节:小型变压器的绕制
第八章 电机
第一节:直流电动机
第二节:单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第三节: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
第四节:…………
第九章 机床、设备控制线路
第一节:
第十章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第一节:PLC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第二节:PLC的编程技术基础
第三节:PLC的指令
第四节:PLC的设计
第五节:PLC的安装、调试、维护
第十一章 变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