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缆动态 >【科研先锋】稠油降粘团队众志成城 矿物绝缘电缆技术成效显著

【科研先锋】稠油降粘团队众志成城 矿物绝缘电缆技术成效显著

2023-05-10 14:56:27

         “太好了!矿物绝缘电缆技术获得了局、分公司2017年度规模低成本工艺技术奖!”刘磊从杨祖国手里接过一个红灿灿的荣誉证书。

         “ 由我们稠油开发团队负责的矿物绝缘电缆加热降粘技术,2017年实现现场推广应用8井次、年累增油8506吨,为分公司节约掺稀用油40000吨!”


         稠油开发团队主要由6名技术人员组成,他们是杨祖国、刘磊、程仲富、曹畅、邢钰、范伟东。全体成员均为共产党员,平均年龄35岁,专业包含理论研究、物理化学降粘、工具工艺配套,项目管理、台账分析方向等。工程院这支团队人员配比合理,工作高效扎实,下面和小编一起认识他们吧。


知行合一

杨祖国,油田化学硕士背景,从事稠油降粘开发工作十余年,对塔河稠油开发有着自己深入独到的见解。

从埋藏最深、粘度最高的塔河12区超深超稠油油藏开发做起。杨祖国潜心钻研,探索各种可能。从单井油样化验分析,到稠油致稠机理探索。通过无数次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杨祖国与稠油开采团队一起,逐步揭开超稠油“面纱”,一项项自主配方新产品出炉,攻克了一个个国际性难题。为分公司冲破低油价束缚,跑成逆境盈利的油公司黑马强力助推。

工作以来,他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4项、各级科研项目20余项,授权专利9项,发表论文23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2项,先后被授予2017年中石化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分公司增储上产先进个人。是名副其实的西北油田稠油开发史上的活字典。


快速成长

在油价低迷,降本增效关头,刘磊加入了稠油开发室。“隔行如隔山”。时间紧、任务重,在毫无功底的稠油领域,一切都要从头从零学起。从稠油效果跟踪表开始,到积极参与稠油专业所有研讨。除上班8小时外,下班后3小时,他用来研读前期所有稠油项目报告,这样的3小时,他坚持了整整3个月。“读大面、补基础、跟现状、思过去、看未来”,就这样,在他调来稠油室的6个月后,由于工作能力突出,被任命为稠油室室主任,刚刚完成技术转型的他已经成为中石化重大专项的专题负责人。矿物绝缘电缆技术,则是他为稠油开采献上的第一个金点子。



审慎批判

程仲富,石油工程硕士学历,从事稠油开发工作12年,拥有丰富的现场实战经验和批判审慎的科研观。阿富哥从不耽于“讲实话”。在矿物绝缘电缆技术提出之后,从开始立项、到项目确立、再到室内验证、现场选井、最后的效果评价,他都是那个不断提出质疑的人。在立项之初,他反复推敲研究项目合同内容,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想尽办法实现花最少的钱,尽量多的办最重要的事,解决最紧急的需求。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每一次对接会上,他总是“快准狠”指出存在问题,不断纠偏,以确保项目按照既定路线顺利推进。阿富哥常常这样说“现在这样的大形势,我们的一切动作,都必须首先从经济效益的层面出发,才能守住初心,得到我们最需要的结果。我们不能够仅仅止步于科研报告的完成、专利的申请,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成果向经济效益的有效转化上。



实践锤炼

曹畅,石油工程硕士学位,从事稠油研究工作2年,具有扎实的室内实验功底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不妄从,不迷信。”是他一贯的做事风格。具有强大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精准的实验切入能力。在项目组里主要负责室内实验技术思路的制定和实施。为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拿出矿物绝缘电缆室内模拟实验结果,新婚不久的他,取消了和爱妻休假的计划,频繁出入实验室、不断调整实验技术思路、多方位分层次的反复论证,终于拿到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实验资料!室内实验结果清晰的表明:“高温高压腐蚀环境下,矿物绝缘可正常持续长时间工作无故障!”这意味着矿物绝缘电缆工艺技术满足打开塔河稠油开采大门的初步条件。



精致冷静

邢钰,石油工程硕士学位,从事稠油研究工作5年,专业功底扎实,思辨能力极强。别看是个安静文弱的女孩子,做起事来不输须眉,邢钰向来“案头不存活儿,手下不留情”。由于一直负责采油所的项目管理运营工作,项目上大大小小的事重大又琐碎,她总是处理起来举重若轻,妥妥当当,利利索索。颇有管家风范,因此得号“大管家”。自2014年以来,工程院推行项目管理制度,对于外协项目和自研项目中存在的“重复立项,成果转化率低下,资金浪费”等问题大力整顿,效果显著。在各个所设立了专门的项目管理人,在立项,项目跟踪,项目验收等重要节点设置了严格审查。“真查,真验,真审,真追责”彻底打掉了“慵懒散拖”的不良作风。使得项目运作更为正向积极。

在矿物绝缘电缆稠油降粘工艺这个项目中,邢钰真是从头到尾实行了侵入式跟踪与审查。从备选试验井的挑选到前期生产数据的跟踪,到施工数据的分析研究,再到试验后的增油增效核算。邢钰一点也不含糊。“我得细细的算算效益钱,不然对不起“史上最抠门的”阿富哥。”


坚守实干

范伟东,石油工程专业背景,对于塔河有着浓烈特殊的感情。拥有20多年丰富现场实战经验。在得到矿物绝缘电缆降粘工艺技术可行的结论之后,范哥驻扎在了塔河一线。

项目进展初期,为取得满意油样,范伟东跑遍现场。有时候风沙肆虐,他担心误了实验进度,早上8点就已经奔赴井场。由于快递管制,他也是费劲周折,只为保证油样顺利邮寄,以确保项目的正常进度。

在矿物绝缘电缆降粘技术进入现场试验阶段,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以前我们从来没下过这种电缆,设备不配套”,修井方抛出难题。由于这项工艺在塔河油田是首次进入现场,甚至这种电缆在石油行业都是首次应用,无论从设备还是施工工艺,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要在15天内解决这些问题,做好施工准备,更是难上加难。刘磊和程仲富多次协调电缆供应方,采油厂以及施工作业方,开展联合技术攻关。最终确定整改电缆下入注入头以配合新型电缆,采用连续杆带车施工,进行了周密的井控风险评估,制定了合理的井控实施办法和应急预案,联合攻关创新形成一套适用强的井控配套装置。

        2017年1月,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经过8个多小时现场连续奋战,2000米新型矿物绝缘电缆在TH12248井成功下入。在井上值守了3天的范伟东和程仲富喜讯频传,TH12248井井口温度持续升高,产液量不断增加,矿物绝缘电缆的现场试验获得了初步成功!

        由于矿物绝缘电缆降粘工艺易实施,降粘率高,见效快,稳定性强的特点,此项技术得到采油厂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成为目前公认的塔河油田高粘低含水区块最为理想的,且最经济可行的稠油开采模式。2018年以来,此项技术将继续规模化推广应用。